传媒网 散文随笔 | 郭华:成由勤俭败由奢

散文随笔 | 郭华: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

小学课文《周总理的睡衣》配图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秦王世民观隋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命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废诸道场,城中僧尼,留有德名者各三十人,余皆返初。”

隋朝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近300年的战乱,统一了中国,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遗憾的是,即使算上那个只做了半年傀儡皇帝的杨侑,隋朝只传了三代,总共37年。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灭亡?李世民说得非常清楚了,放纵欲望,穷奢极侈,不亡才怪!

那么,李世民参与开创的大唐王朝又怎么样呢?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成为世界历史上繁荣昌盛的一朵奇葩。国内经济富强,国际贸易畅通,国家疆土不断拓展。把唐朝发展推上顶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然而,就是这位“李三哥”面对自己的丰功伟业陶醉了,在他统治的后半期,一味沉醉于犬马声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由于当时整个社会都比较富裕,上层贵族整日沉迷于享乐,百姓便有样学样,奢靡之风从上到下蔓延,大唐盛世逐渐衰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世民在面对隋朝奢华的皇宫慨叹时,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子孙也会重蹈覆辙,而且,唐朝灭亡带给中华民族的战乱和伤痛,丝毫也不比隋朝逊色。

如果说隋朝、唐朝总还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那么,有些人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一只脚刚刚踏进执掌政权的门槛,甚至只踏进了半只脚,就腐败了,堕落了,从而前功尽弃,一败涂地,比如李自成。《明史·李自成传》污蔑“李自成颧骨突出,眼窝深凹,眼睛像鹰,鼻子如蝎,声音如豺。性猜疑残忍,每天以杀人断足剖心为戏”。即使如此仇视李自成,也承认“自成不好酒色,吃的是粗米,与部下同甘共苦”。李自成的军队“军令不得私藏白金,所过城邑不得占住民房,除妻子之外不得携带其他妇女”。想想进了北京之后的大顺军,和明史所写的还是同一支军队吗?

没有掌握政权的时候,什么苦都吃得下。一旦政权到手并稳固下来,就会笙弦歌舞,酒池肉林,沉溺于享乐,再无励精图治的进取之心。奢靡安逸,醉生梦死,国破家亡在即,“隔江犹唱后庭花”。

五代史的编撰者欧阳修,通过审视后唐由盛到衰的深刻教训,得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而在《资治通鉴》中写下李世民面对隋朝宫殿之叹的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便有了一段著名的佳话:窑洞对。阅历丰富,精通历史,具有政治家格局的黄炎培来到延安,坦诚地告诉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坦然地回答黄炎培,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定要跳出这个周期率,便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信念。于是,在延安《甲申三百年祭》就被列为整风文件。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有了具体的规矩: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新中国成立后,当着贪腐、奢靡享乐之风刚刚露头时,1952年2月便果断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成为新中国第一大案。党的领袖们率先垂范,无一不严格要求自己。周恩来的睡衣上几十个补丁,有手绢、毛巾、纱布,补了又补。朱德总司令出身贫寒,家里众多的兄弟姊妹勤苦劳作、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报答兄弟姊妹,他把每家的一个孩子接到北京读书。有一次,秘书告诉朱德和康克清,这个季度粮食吃超了50斤,请示是不是从有关单位把这些粮食补上。朱德坚决不答应,说自己会想办法补上亏空。后来朱德指导厨师用蔬菜和野菜做“菜糊糊”代替粮食,硬是一点儿一点儿把亏空的粮食补了回来。邓小平曾经感慨:“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物资空前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讲排场比阔气,陶醉于灯红酒绿。也有人面对少数高收入群体心理不平衡,私欲膨胀,开始伸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明察秋毫,高度警觉,坚决不允许奢靡之风蔓延。党的十八大刚刚召开,即把反对“四风”提上日程,其中包括反对奢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中央下决心抓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党的作风;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既打虎又拍蝇,决不手软。同时,从自身做起,中央政治局带头改变作风。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节俭一直是一种美德。从最早的典籍,比如《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再到唐诗宋词,比如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乃至启蒙读物、格言谚语,比如《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但是,随着生活逐步富裕,浮华之风也在民间兴起。从婚丧事的大操大办,到吃穿用度的相互攀比,从私下追潮到公开炫富,从糟蹋粮食到贪图虚荣。比如每年中秋节的月饼,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许过度包装,但是富丽豪华的月饼礼盒屡禁不止。

相比过去,我们确实富裕了,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够肆意浪费。家业再大,如果挥霍无度,也会坐吃山空。因此,在着力抓好党风建设、遏制腐败现象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大力倡导全社会的节俭之风。他引用古人的话说:“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一个家庭崇尚奢靡,离败家不远了。一个国家崇尚奢靡,离国家衰败不远了。

对于个人来说,节俭是一种美德,务必践行。对于政党和国家来说,节俭则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人心,是根基,一定要牢牢坚守。


来源:乡音杂志社

编辑:李凤智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