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又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渠道。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抢占的重要领地。充分发挥新媒体效力,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

结构上:多种类多层级发挥新媒体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工作中,要主动设置议题,推动工作上网。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在校大学生频繁使用视频社交平台、短信息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为渠道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新媒体内涵丰富,充分发挥新媒体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将多种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将动态与静态内容相结合,既有视频影像,又有文字图片,使得各种阅读偏好的大学生都能获取到相应内容。同时,应加强构建高校新媒体运营体系,既有校级新媒体总揽引领,又有院级新媒体具象实操,分工明确,互为补充,形成校院两级联动的全方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形式上:互动宣教两不误,互动为主,宣教为辅

网络空间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为大学生网民提供了相当程度的自由度和话语权,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参与度较高,自我表达的意愿较强烈,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资讯,建立认知。因此,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顺势而为,将互动作为网络思政工作的重点开展方式,在各类各层级新媒体平台都要注意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和渠道,以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此为前提,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同时也应认识到,互动和宣教两者并不矛盾,运用新媒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互动中宣教,在宣教中互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多管齐下,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内容上: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线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种显性教育相比,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就是一种隐性教育。因此,新媒体平台应作为高校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和延伸,不必过多重复校内线下课程讲解的内容,而应更多地提供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佐证。网络是大学生认知世界、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和途径,应收集和整合能够印证日常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素材和信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编辑和传播,用丰富的事实证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线下线上内容联动起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

人员上:从教师到学生再到社会人士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一般由教师进行主讲教学,学生自我表达和讨论的空间有限,参与的深度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应运用新媒体平台,在网络空间中让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实现全员育人。在网络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声机会,参与研讨交流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也更容易形成广泛传播,引发共鸣。在学生当中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觉悟的学生干部,在牢牢把握立场的前提下,运用新媒体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表达方式,在网络中积极发声,参与时事讨论,从学生的角度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提高思政教育在学生中的吸引力,有效提高育人实效。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只局限于校园内部,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正面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也应积极吸纳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当中来。网络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应主动发掘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认同度的社会人士,请他们结合自身的个人特质和行业特点,产出对大学生具有正面影响和有益启迪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挖掘他们过往产出内容的相关思政资源,使得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多维度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应是当下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以新媒体为重要抓手,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渠道,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整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壮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水平,积极回应学生关切,进而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将大学生培养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又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者:郑颖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瑞仙

审核:张 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