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建设与创造的依靠力量和强大优势。历史和实践共同见证了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深刻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解读时代命题,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是全体人民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任务的积极回应和主动解答。

新时代劳动者需要把握时代大势。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是风展红旗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之时。一切前途光明,但又任重道远。这其中,如何破解当前劳动者的发展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和反省。

一方面,新时代劳动者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应成为一个社会共识,使之蔚然成风,从而创造幸福,成就伟业。要进一步健全劳动者权利保障的法规和机制,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让人人享有公平劳动的权利;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作用,通过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激励和鼓舞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劳动氛围,进一步宣扬和引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倡导全民参与劳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家庭和个人主动参与的劳动新气象,让公平劳动、主动劳动、自主劳动在全社会积极传播和弘扬。要在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动手”,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榜样力量,“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劳动者自己要把好政治关、守住初心关、练好技术关,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劳动者。

当前阶段,党和国家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新时代劳动者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时代变化与发展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和洞察力,理性看待时代机遇与挑战。在巨大的历史成就和现实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寻求破解之道。

新时代劳动者要把好政治关。新时代劳动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思考和认识,持续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从内心深处坚定对党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时代劳动者不仅在政治上忠诚,还要在思想上干净。要敢于内观、敢于自我批评,保持思想上常清常新,做一名纯粹的时代新人。要对“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劳动者该怎样做”等问题进行常态思考。面对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敢于善于斗争,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坚守底线,做一名不负于党、不负于国家的新时代劳动者。

新时代劳动者要坚守初心使命。新时代劳动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劳动的底色都不能褪色。每一位劳动者都要要时刻提醒自己来自于人民,从属于人民,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新时代劳动者应该用科学劳动观武装自己,用劳动精神锤炼自己,用劳动智慧成就自己,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继续发扬劳动创造的民族传统,弘扬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聚焦重点难点,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在新征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凝聚智慧、实现自我、创造未来。

新时代劳动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创造,而创造的前提在于劳动者个人的专业素养。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时代劳动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尤其是随着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加速转型等,都需要劳动者主动转变思维,抢抓学习先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劳动技能的转型转化。

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的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一定能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铸就新的历史伟业的新征程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作者:檀向群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瑞仙

审核:张 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