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韵(散文)

雪韵

冯书根

雪韵:雪之精神,雪之神魄也。

漫步清凉世界,满目银装素裹,使人不由得诗兴大发,面对此情此景,如果能吟出咏雪佳作,也不辜负这难得的心境。

毛泽东同志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大家耳熟能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此词作于1936年2月,正是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这是一首长调,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今天与未来。大气磅礴,兴会淋漓。诗人所见所感的雪,雪的形貌,雪的神态,雪的气魄,融入了诗人的胸怀,诗人的抱负,诗人理想。这里的雪,就具有了一定的特色,一定的性格,令人读后心驰神往。

历朝历代,歌咏雪之气魄者不胜枚举。李白在《北风行》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在《别董大二首》中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郑板桥的《山中雪后》中说“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是冬的精灵,或动或静皆是风景。天寒地冻的边塞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也有“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妩媚多情的潇湘有“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更有“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仿佛让读者亲临其境,身处雪中,心神清明。

寂寥的冬日,没有春花烂漫,也没有夏木浓荫,不过有“岁寒三友”的陪伴,雪便有了精神。

陈毅的《青松》一诗歌咏了青松的品格:“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白居易的《夜雪》和高骈的《对雪》也描述了雪与竹的默契。最出彩的还是梅,南宋诗人卢梅坡写过两首《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将雪与梅的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两首《卜算子·咏梅》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个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个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个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的心境、环境不同,方能写出如此风格迥异之作,雪,默默无闻,甘做梅花的陪衬、背景。

雪是天上飞下的伞兵,是空降的舞蹈家,是轻盈自在的飞天女,自古人们就喜欢她。唐代韩愈在《春雪》中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又在《晚春》中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他把雪片看作飞动的花,又把杨花、榆钱喻为飞雪。岑参的《白雪歌》里形容北方大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让人感到这是秀美可餐的香雪海。

雪自九天来,行动却低调。她的翩翩舞姿从来无须配乐。她总是悄然飞来,无声落下,从不选址择地,遇山染山,落水壮水,逢树银装,降草素裹,临高不矜,就低无悔,一切随意。极端天气里的大风,往往借了雪势以发威,所以李白在《北风行》中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狷狂的是北风,但狷狂并非白雪的个性。

雪花冷艳清寒,貌似无情却有情。雪是寒流的杰作,冬天的使者。她轻如鹅毛却善于肃杀,铺天盖地一下界,便冷酷无情地宣布了蚊蝇、病毒的死期,正所谓“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诚然,雪并不缺乏母性的慈爱,茫茫白雪为过冬的青苗盖上温馨的棉被,滋润得草根树枝们都舒舒服服。她亦如春雨,带着寒气降落,来了就留下,甘心化为乌有,让人想起庄子所说的“吾丧我”的境界。

雪还是上天派来的考官,自她降落凡尘,一切经不住考验者即消亡无痕。不畏寒的动物,如喜鹊麻雀、飞鹰跑兔、牛马猪羊,仍敢踏雪觅食。这是它们被雪训练出来的生存本领。但雪有时也会故意给人类出难题,如李白曾惊呼“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又愁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于是后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展开了动感十足的斗雪的一幕。至于唐代边塞诗里,“雪暗凋其画”“大雪满弓刀”“和雪翻营一夜行”等风雪军旅的描写,更是有力地衬托出了大唐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雪的洁白无暇,被崇白尚白的作家诗人们视为一种尺度。唐时左丘在《左掖梨花》中写道:“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宋代范成大也有“麦花雪白菜花稀”等句。人间仰慕白雪,为女孩起名便叫“雪华”“雪梅”“瑞雪”,男孩叫“雪松”“雪明”“雪健”等,这些都是富有光亮感的名字。形容人的眼睛是“雪亮”,美人的肌肤白如“凝雪”,其头脑“冰雪聪明”,气质更是“雪胎梅骨”“素心若雪”。爱情浪漫则如“风花雪月”,坚贞如一为“白头迭雪”……可见世间人事也以雪为喻,以雪为真,以雪为美,以雪为正。

由此观之,人与雪的互融,雪的精神,雪的神韵,就是清正刚毅、柔美仁善、淡泊宁静、包容万物的精神。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也要有雪的气魄、雪的心地、雪的资质、雪的作为,如此方不辜负生命的美丽清芳。



记者:王宇

编辑:杨瑞仙

审核:张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