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医师:救“一群人”而非“一个人”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医生群体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除了人们熟悉的临床医生,在公共卫生领域,公卫医师也在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次抗疫斗争中,公卫医师深入危险的疫源地进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找出传染链,对我国新冠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医师节来临之际,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公卫医师,听他们讲述当公卫医师的经历。

  杨爱初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公卫医师,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公共卫生事业。他告诉记者,职业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广东有约2000万职业人群,他们工作环境的检测评价、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损害以后的监测、诊断、治疗、康复等都属于职业病防治的范畴,“职业病分10大类,132种,几乎遍及了劳动者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

  从医32年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杨爱初入职时曾专注在职业中毒,后来又专注劳动卫生、担任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部副主任、门诊部主任,现在是职业健康监护所的所长。工作32年,他发现,如今职业病的病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杨爱初告诉记者,在《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前,为了帮助这些受职业侵害的工人维权,他常要到工厂做暗访。“当年为了调查东莞一家鞋厂的正己烷中毒事件,我和报社的记者、广东省妇联权益部的部长前往企业调查。当时我们高度怀疑鞋厂的女工们得了职业病,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和工人见面、做检查,都是以妇联来看望女工的名义,叫她们到宾馆接受检查的,不少女工的症状是走不了路、跛脚,甚至瘫痪,这是正己烷中毒的典型表现。还有一次做调查,我曾带了8个媒体记者一起去,最后通过媒体的力量,我们成功地为女工们维权,让厂方承担责任,给她们治疗。”

  2000年时,杨爱初正当住院部副主任,有一天医院突然转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她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做电路板清洗时,患上了严重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这种病会引起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发病非常迅猛,死亡率很高。”该名患者被送入ICU治疗,得知其家庭经济困难,杨爱初决定先为她垫付医药费进行治疗,并帮助她向厂家索赔,“她治了1年多,住院花了数十万元,这在2000年是非常大的数字。工厂当时给医院写了一个欠条,但不久工厂就倒闭,老板也跑路了,大概还有三十万元估计就成了真正的‘死账’。但最终能救活这条年轻的生命,我仍然特别开心。”

  做调查像“神农尝百草”

  公卫医师温翠菊是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的副所长。她的工作内容是要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对职业病诊断开展现场调查。

  温翠菊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指的是,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正在从源头来控制职业病的危害”。

  有了相关法律的保护,企业调查配合度很高,但下厂调查时,我们免不了与一些危险物质有轻微的接触。

  “我们的工作有点像‘神农尝百草’,必须亲自去调查,才能知道工人们遭遇了哪些危害。”温翠菊向记者表示:“我能为全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保护,就能让我感到我工作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作为公卫医师的强烈使命感。”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